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二〇二三年第1期
(总第19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2023年7月31日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简报第十九期-绿茵体育官网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学术活动
中心成果统计
学术理论动态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民族”概念的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的思考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多项评审和学术活动
2023年1-7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的学术活动:
1.2023年2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武汉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研项目评审。
2.2023年3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作为博士答辩主席,分别参加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预答辩会议。
3.2023年3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由清华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西安峰会”,并担任分论坛主持人;学院院长杨金洲教授、中心副主任董杰副教授参会。
4.2023年5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作为答辩主席,3次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答辩会议。
5.2023年5月27日,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答辩会议。
6.2023年6月,作为答辩主席,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答辩会议。
7.2023年6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作为评审组长,参加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推荐全国师德楷模”评审工作会议。
8.2023年7月,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评审工作会议。
9.2023年7月29日,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由清华大学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并担任大会主题报告主持人。学院院长黎海波教授、学院副院长、中心办公室主任朱磊副教授参会。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应邀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
西安峰会
3月25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西安峰会举行。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2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基本经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创新。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潜涛,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向波涛,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宋凌云,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燕连福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共创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渐进性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着力于塑造人民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发展人民更为先进的精神力量,培育人民更加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锻造人民更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
本次会议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与会学者还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时代十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大中小学“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等议题开展了交流探讨。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应邀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西安峰会,并担任分论坛主持人。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
第十三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近7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围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意义的学术观点。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在欢迎辞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表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并且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国高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期待各位专家充分利用论坛这一平台,积极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尚铁权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弘扬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杰出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各位与会专家畅谈真知灼见、传授宝贵经验,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把脉开方、建言献策;希望全省各高校和广大思政工作者以本届论坛为契机,认真求教、广纳雅言,学习借鉴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走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特色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吴潜涛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这次会议提出学术领域前沿问题,对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大有裨益。他就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思考。首先,要坚持“两个结合”,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二要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层次地探索。四要坚持学科与课程相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支撑的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最后,要坚持突破与理想统一,增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批判性思维。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担任大会主题报告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海波教授、学院副院长、中心办公室主任朱磊副教授共同参加论坛。
我院青年理论宣讲团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宣讲交流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践行“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要求,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理论宣讲团于3月15日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青年理论宣讲团团长占燚和讲师吕湘峰、黄政馀、祝宇豪面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开展了理论宣讲。
活动伊始,青年理论宣讲团团长占燚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同学们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理论宣讲团成立的背景、实效以及进行过的宣讲活动等,向在场的同学们展示了青年理论宣讲团“在马信马,在马言马”的形象风采。
吕湘峰以“立法为民,循法而行”为题,以耳熟能详的包青天断案故事为引入,结合生活和网络实例,向同学们阐述了新时代十年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道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呼吁大家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尊法。
黄政馀以“坚定文化自信发展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围绕推进文化自信的方法路径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互动探讨,并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层面展现了当下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机联结,用“传统文化热”“短视频文化群象”的现实案例引导在场同学深入思考我们这代青年人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祝宇豪向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自身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习方法。本场宣讲活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指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强,现场一次次响起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宣讲活动结束后,宣讲团成员受邀参观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钱学森纪念馆和延安精神教育馆,一起回顾了钱学森先生的事迹和荣誉,一同学习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青年理论宣讲团将进一步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责主业,积极拓展宣讲覆盖面,走入学校、走入社区、走入企业,致力于让理论宣讲有机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院青年理论宣讲团走进关东街新世界社区开展理论宣讲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以文明实践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理论宣讲团于3月29日走进武汉市关东街新世界社区,面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开展了主题宣讲。
青年讲师黄政馀以“坚定文化自信发展路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题,用“万人奔跑看升旗”的短视频作为引入,围绕推进文化自信的方法路径与在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互动探讨。他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呼唤时代四个层面对文化自信的价值理路进行了生动诠释,展开阐述了“传统文化热现象”、“短视频文化群现象”、“全媒体平台建设”等实际案例。他还对二十大报告中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进行整体性解读,并结合社区工作实际,从居民参与认知提升、宣传机制体制创新、社区共治共建共享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引发群众的深入思考。
本场宣讲活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围绕社区工作实际,紧贴居民日常生活,形式多样、案例鲜活,让群众坐得下、听的进、弄得懂、记得牢,现场掌声不断。
青年理论宣讲团将继续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优势,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责主业,让理论宣讲有机融入“社会大课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企业、社区落地生根。
西安交大卢黎歌教授来我院指导学科专业建设
为深入推进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4月1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卢黎歌教授来我院指导工作,就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专业特色打造、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现场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金洲,党委书记、中心研究员魏大江,中心副主任董杰、黎海波、张涛华以及思政教研部全体教师与会。会议由杨金洲院长主持。
杨金洲院长首先对卢黎歌教授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特别是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卢教授介绍了近几年学科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思路,中心副主任董杰和中心研究员朱磊介绍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卢教授听取汇报后,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其他高校的经验,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要站在“两个大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定位思政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以大思政视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第二,强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把精读与泛读,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线上阅读与线下阅读相结合,夯实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学院除了为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外,还要有针对性开设相关专题,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领会,真正做到在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四,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人人都要做理论宣讲、都要深入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第五,人才培养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特色,同时又要围绕民族院校实际,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主线。
在交流互动环节,卢教授就青年教师提出的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学、专业自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指出,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们应当坚定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抓好用好入学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面对不同学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实现课程与学情的有机统一。在学科咨询环节,卢教授指出,要在四个原有二级学科研究问题或领域的优势和基础上,整合全校资源,突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兴边富民政策、党的民族工作新要求、党的基层建设与社会治理等问题研究,突出特色与亮点。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作为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创办者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他回顾了思政专业的办学历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转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时代要求和历史必然性,勉励青年教师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事业中。同时他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杨金洲院长代表学院对卢黎歌教授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指出学院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建设,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明确专业站位和定位,优化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亮点特色,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党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场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大思政课”
2023年4月13日晚,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中南民族大学实践基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学员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座谈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座谈会以“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征途上为青春添彩”为主题,通过分组研讨的方式进行,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金洲教授、副院长黎海波教授、中心副主任董杰副教授与来自恩施州屯堡乡、三岔镇和阳新县半壁山农场的24名培训学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部分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等90余人参与分组座谈。
(第一研讨组现场)
(第二研讨组现场)
(第三研讨组现场)
会议伊始,杨金洲院长、黎海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董杰副院长分别在三个讨论组致辞。衷心感谢屯堡乡、三岔镇和阳新县半壁山农场对学院师生实习实训、理论宣讲、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示,本次座谈会是一场生动的来自一线基层的大思政课、大社会课、大人生课,让我们看到基层干部是怎么样干事创业、为民解忧、为党工作的,也让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大文章是如何被我们基层干部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写在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的,为教师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提供生动案例和经验启示,为学生立志报国、立志成才提供价值启迪和精神鼓舞,恳请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们为我们传经授宝。
会上,24名培训学员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勉励青年学生成长,从基层角度谈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湖北恩施农村商业银行屯堡支行支行长陈亮在发言中提到,为响应上级号召,他三次积极主动下基层,这些基层经历让他受益匪浅,他始终认为基层是实现个人自我、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接下来,他为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寄语,希望他们不仅要在学校里锻炼专业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还要在社会上锻炼吃苦实干的能力。
恩施市屯堡乡人民政府民政办主任向莹表示,中南民族大学一直是她心驰神往之处,哪怕在繁重的基层工作和家庭责任之下,她仍毫不犹豫地选择前来中南民族大学参加此次培训会,经过这几天的理论学习和外出参观考察,她表示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高、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收获很大,学校妥帖的生活安排,也让她重圆了大学梦。她希望大学生能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又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历,向学生提出“三个学会”:学会沟通、学会包容、学会反思。
恩施市屯堡乡屯堡邮政支局支局长刘玉灵结合自己作为大学生刚进入基层工作时的经历,提出了自己总结的基层工作方法:要用行动践行、用细节说理、用结果证明、用谦虚获得认可。这高度凝练的四句话为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树立了航向标。
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村委会村支部书记、主任熊绪祥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没上过大学,缺乏理论知识,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开展,所以非常珍惜本次的培训机会。而当代大学生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基层实战经验,不懂农村,不深刻了解文化传统,造成空有理论、难以实践的问题。对此,他表示:“办公室里都是问题,下了基层都是办法。”当代大学生要深入基层,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方式方法,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
恩施市屯堡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殿铭20年常驻基层,结合自身基层成长经历,强调学习永远在路上,对大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会读、会写、会说、会思考;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接触现实的平和心态;第三,要加强斗争本领,锻造坚强的心理素质。
河湾村委会村支部书记、主任汪平今年57岁,从事村干部33年,1997年入党,讲述了自己高中毕业后担任村干部的历程,坚持为老百姓做实事,带领着家乡越变越好。恩施市三岔镇三元坝村委会干部胡兴文表示,当兵退伍后选择当村干部的最大动力是情怀,入党20多年,党和国家的培养让自己更想为国家、为乡村做贡献。恩施市屯堡乡鸦丘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宏兵表示,自己不是什么书记,而是人民的带头人,是来为人民服务的。这些基层干部的情怀让在场的老师同学动容不已,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在学生发言提问环节,在场学生积极踊跃,向基层干部提出自己对基层工作的困惑。很多基层干部表示,在场的大学生与自己的儿女年龄相近,倍感亲切,自己从父辈的角度对大学生寄予厚望,也愿意答疑解惑、倾囊相授。现场氛围融洽和谐。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韩雨霏同学问道:“大学生在工作中如何才能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熊绪祥书记回答道:“大到国家领导,小到基层干部,想要把工作搞好,都需要在基层历练,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陈悦同学问道:“我们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如何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基层工作之中?”罗针田村工作专班成员马吉洪回答道:“第一,要转变角色,端正心态。努力适应从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变,端正自身心态;第二,要虚心请教,勤学好问。刚进入基层的大学生要从零开始,不耻下问,多向农民群众请教、多向同事虚心学习,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第三,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服务基层事业中,不仅要拿出担当重责的勇气,还要有善于解决问题的智慧。”
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张友兰同学问道:“当代有很多独生子女,赡养压力很大,在基层工作该如何平衡物质条件和情怀的问题?”熊绪祥书记认为基层工作应与创业产业相结合,同时满足情怀和物质需求。并且,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亟待满足,在家乡基层工作,可以照顾妻儿老人,这种幸福感是物质无法衡量的。”汪平书记也这样认为,“其实当代老年人并不需要儿女给予很多的物质赡养,最主要的应该是精神扶养,子女在家乡工作,经常陪伴老人才是对老人最好的赡养。”
最后,由杨金洲院长、黎海波副院长、中心副主任董杰副院长进行分组总结,希望各位同学多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他们的乐于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脚踏实地精神,不怕困难精神,用这种精神激发学习动力,端正人生方向,锤炼意志品质,实现人生价值,把自己的青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结合起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院师生赴河南新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铸魂育人的功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引领作用,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4月15—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研究生党员代表、本科生课程教师等102人赴河南新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考察学习。
4月15日上午,全体师生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园内陈列和珍藏着朱德、邓小平、李先念、许世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及珍贵烈士遗物4500余件,纪念鄂豫皖苏区13万多名革命烈士,安葬近百位著名烈士和红军首长遗骨,集中反映了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岁月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卓越功勋。在陵园中,同学们向革命纪念碑鞠躬悼念,认真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新县这片热土上传承的红色故事,并重温入党誓词。15日下午,师生参观了许世友将军故居,了解许世友将军忠于祖国、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的光辉一生,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一生。经过参观学习,同学们不仅体会到许将军三跪慈母的孝心,更学习到将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
4月16日,师生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郑维山故居,重温大别山区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由主展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英雄山、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四部分组成。在主展馆的参观中,同学们系统学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统一、巩固与发展、坚持与保卫、迎来全国胜利的历史过程。从黄麻起义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从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的伟大壮举,史料真实展现了大别山区如火如荼的革命历程。鄂豫皖苏区将帅馆陈展分为序厅、元帅厅、大将厅、上将厅、中将厅、少将厅和多功能影视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将帅的丰功伟绩。在郑维山故居,师生参观了将军石、将军亭,感受一代虎将的爱国情怀。
通过为期两日的学习,师生重温了大别山区生动的革命历史,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师生一致表示,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本次学习坚定自我革命的信念、汲取革命奋斗的力量,将革命精神的考察学习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牢记“三个务必”,切实做到真学真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将学习教育效果转化为工作学习实效。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征一行来我院访问交流
5月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常征一行五人来我院交流座谈。学院党委书记、中心研究员魏大江、副院长黎海波、中心副主任、副院长董杰、中心研究员金瑶、研究生辅导员彭春兰在文一栋501会议室参加座谈。
学院党委书记、中心研究员魏大江对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仁来我院交流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他全面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力量、思政课教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工作中的有益探索。魏大江希望同国科大马院进一步交流沟通,共同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创新举措,推动两院合作迈上新台阶。
常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沿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招生、绿茵体育官网的人才招聘等方面情况,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交流为契机同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中心副主任、副院长董杰就本科生、硕士生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介绍。他详细介绍了学院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特别介绍了学院实习实训、理论宣讲、文明服务、学科研究、社情观测、民族团结教育“六点合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享了学院开展“导航杯”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双方还就本科生升学、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建设、“大思政”课教学平台搭建、特色课程设计、思政课教学等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会后,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征一行参观了学校民族学博物馆。
中心2023年上半年主要成果情况
编号 |
作者 |
论文 |
刊物/出版社 |
1 |
姚上海,李学保 |
“民族”概念的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的思考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02),北大核心cssci |
2 |
董杰,马天宇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三维向度、核心要义与实践方略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03),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
3 |
李春燕,陶喜红 |
新时代中华民族形象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进路 |
江汉论坛. 2023(02),北大核心 |
4 |
王路瑶,李春燕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 |
5 |
魏大江 |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3),北大核心cssci |
6 |
朱 磊 |
以“三个精准”铸牢各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光明网,2023.1.16 |
7 |
朱 磊 |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
光明网,2023.1.3 |
编号 |
负责人 |
项目 |
级别 |
1 |
张涛华 |
新时代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2023年中央专项重点项目 |
2 |
王依依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 |
2023年中央专项平台青年项目 |
3 |
李学保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 |
2023年四部委铸牢基地重点项目 |
4 |
董杰 |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 |
2023年四部委铸牢基地一般项目 |
5 |
王依依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 |
2023年四部委铸牢基地一般项目 |
6 |
董杰 |
社会调查 |
国家一流本科实践课程 |
我院硕士研究生在“第九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再创佳绩
为推动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生学术交流,助力学科人才培养。2023年5月12日—13日,由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承办的“第九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在相思湖畔以线下方式举行,经初审、盲审、专家评审三轮激烈竞争,我院共有2名同学荣获一等奖,3名同学荣获二等奖,3名同学荣获三等奖,并获优秀奖若干,方智祺、刘静、韩潇潇、张千傲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会并发言。副院长黎海波、兼职辅导员彭春兰带队参会。
我院副院长黎海波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在研究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行论坛中做点评发言。我院2021级方智祺同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当代价值》为题,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同体思想的生成条件、根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论述。2021级刘静同学以《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及对策研究》,在文章中以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特点、哲学实质及其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危害,并据此相应提出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措施,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2022级韩潇潇同学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青年在场: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为题,通过对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价值分析以及实践路径展开论述,对引导青年增强在场认知、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具有实践应用价值。2022级张千傲同学以《“五史”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题聚焦与多维联动》为题,旨在研究“五史”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结合问题。
据悉,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34所国内高校的高质量论文820篇。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在交流中也明确了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中南民族大学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
及研讨会
5月27日下午,中南民族大学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及研讨会。按照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部署,由我校牵头,长江职业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供销商业学校、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武汉市关山中学、恩施屯堡乡中心学校、武汉市光谷第十小学共八所院校机构参与,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此次研讨会由我院张涛华副院长主持,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我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出席会议。
我校教务处杨春洪副处长致辞并宣布一体化建设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杨处长对加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各兄弟单位表示热烈欢迎,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及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情况,并对共同体的建设提出了希望。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琪教授作题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两重性》的报告。周琪教授围绕“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把握方式”“认识新时代青年”“新时代思政课一体化贯通”三个方面,对如何在新时代展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深刻细致的阐释与分析。
会议围绕共同体建设展开研讨。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学院院长杨金洲介绍了共同体接下来的活动安排与初步计划,并积极听取了各单位的意见。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就一体化建设的未来规划、预期成果、重难难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讨论。
通过此次会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项目的各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就相关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深化了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理解。据悉,继启动仪式后,中南民族大学牵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按计划开展集体备课,打造理论和实践“金课”、评比优秀教案等一系列活动。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主 管:湖北省教育厅 中南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湖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主 编:徐柏才
执行编辑:朱 磊 杨 阳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民族大道 708 号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 编:430074
电 话:027—6784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