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楼道中,办公室里传出陈连清老师浑厚的声音,原来他在解答学生的学业疑惑。回复完学生,陈老师随即投入到采访中,对记者歉意一笑:“不好意思,久等了。”他示意记者坐在沙发上,自己则坐在了随手从门口搬来的一把凳子上。
自任教民大以来,16载光阴悄然而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连清老师用热爱与真情奏响育人与科研的双重旋律,曾先后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创新实验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湖北省化学化工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学校五四青年先锋等众多荣誉,为学生成才发展尽心尽力。
编撰教材助力教学,倾心服务学生发展
站稳三尺讲台,是教师立身之本。陈连清老师认为,要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之初,陈老师发现化学专业的原有教材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且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为帮助学生更便捷、高质量地学到本专业知识,陈老师决定与时俱进编写教材。“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可以让老师们讲授起来更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更有亲切感。”陈老师介绍道。
十多年来,陈老师共主持编写了《化学信息学》《应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室安全》《化学信息检索和科技绘图》等专业教材,参与编写了7本专业著作和省部级教材。编写教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充满艰辛。前期需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后期则需要进行反复修改,虽然“战线”很长,但陈老师和同事们一直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小到标点符号的修改也不放过。
为将最新知识与成果融入教材,参与编写的老师们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内容,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需兼顾教材的可读性,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则通过画图的方法呈现,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教材中感受知识的新鲜感、老师的亲切感。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老师及学院老师们编写的教材都陆续应用到了课堂上,例如化材学院大一学生、研究生正在使用的《化学实验室安全》一书,就让很多参与实验的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们不仅编写了教材,还录制相关课程上传到了智慧树app,配合教材开展一体化教学。同学们可以采用线下课堂和智慧树网课相结合的方式,线下面对面教学和线上巩固复习双结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
育人不限于课堂,更在于平时。陈连清老师深知大学期间的成长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担任应用化学专业1801班班导师期间,他全心全意陪伴、引导学生,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导、专业辅导和发展方向指导。为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陈老师经常通过微信、qq、企业微信和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与人生观。同时,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课上与学生互动。
课后与学生在一起。
自学生大一起,陈老师就统计了学生英语、数学高考成绩,跟踪统计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业成绩,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从中动态筛选有考研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考研动员。该班学生共35人,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6%,最终考研上岸23人,考研升学率达到66%,令众人称道。“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就能够用真诚的爱唤醒学生,换得学生的成长。”陈老师如是说道。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课堂上,陈连清老师是循循善诱、教书育人的教授,而在田间地头,他又化身“杀虫剂教授”,到长阳、五峰和武陵山区等民族地区研发绿色杀虫剂,做接地气研究,并将绿色杀虫剂应用于恩施富硒绿茶病虫害防治,为硒茶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此举源于陈老师的理念——“做科研不能只是阳春白雪,要做重要且实用的化学研究。”陈老师认为应用化学是偏重于基础研发与设计、研究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因此,多年来他致力于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陈老师坚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开阔学科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作为“科技副总”代表发言。
为更好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地区发展紧密结合,助力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近几年,陈连清老师成为湖北院士专家行成员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到优彩、恒祥和泉盛环保等多家企业实地考察,为企业出谋划策,为民族地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他曾担任湖北“科技副总”,任职于华祥化学有限公司,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其间,他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了解氯碱工业技术及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方向,着力指导企业开发、引进耗氯精细化工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定期培训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指导企业建立并完善研发机构,提高公司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水平。
在研发绿色杀虫剂期间,陈老师发现先前在实验室设计的杀虫剂过于理想化,而农业中的虫害情况是复杂多样的,这需要陈老师及其团队重新设计杀虫剂,做到科研成果与现实情况相匹配,去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为此,他与团队师生成员查看了大量相关文献,并鼓励学生不要畏难,静下心去学,通过读文献,学习专业领域中的前沿知识,在此基础上找到创新点,把自己的科研做好。“我们研究了可以应用到农业生产上的抗菌消炎的有机化合物,能够有效防治农田里的虫害,茶叶产量得以提高,农民收益也随之增加。”陈老师表示,很高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了当地农民,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硒茶生产创造了直接增收数十万元的经济价值。
截至今年9月,陈连清老师已成功申报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培养研究生26人,其中4人已经是大学教授或副教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陈老师收获了丰硕育人成果。
在育人道路上,陈连清老师以爱育爱,以德培德,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在科研道路上,他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科研惠及民生。他用热情和真心将教育理念化为有温度的关怀,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