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看博学与审问碰撞发芽;
一笔一画,赏慎思与明辨结合成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南民族大学
第四届“最美笔记”的代表作品!
纸质笔记
知识点较多的课程建议采用康奈尔笔记法,可以随时对主题内容进行补充,同时注重色彩搭配、重点标记,从而使笔记更加精美。
——雷蕾 外语学院 商学概论、综合英语、翻译概论
很多时候,我们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当自己上手做题时又难以下笔,将“错误步骤”与“正确解答”对比着看,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曹书妍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记忆中的保留量将像遗忘曲线那样指数级下降。在回忆老师课上讲的内容时,做笔记可以对知识点再一次进行记忆和巩固,每做完一章节笔记时,可以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联,逐渐在大脑里形成一张知识网图。
——聂焕坤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无机化学
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把老师提到的重难点先用笔留下一个熟悉的标志,但是注意做到画面整洁,重难点清晰可见,便于之后整理不同类型的笔记。
——周沁 马克思主义学院 普通逻辑学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样的课程,笔记的整体感和结构感是非常重要的,mindmaster、mindnote、marginnote等“m”笔记极大地帮助了我有效复盘。
——郭史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史
做笔记时,照搬照抄书本是没有意义的,我的方法是手绘知识框架,去厘清庞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历史承接关系。
——肖婉婷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
为了突出重难点,使笔记更加直观,我选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马克笔进行标记:蓝色→重要概念;粉色→重要公式;黄色→重要结论。期末复习时,三色笔记法对复习功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董芷彤 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
我认为做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大篇幅抄写资料上浅显易懂的知识,应该对考点和重难点加以思考和总结;2、使用高亮笔进行重点标记;3、字迹清晰,方便后续的复习理解;4、页面整洁,按照自己的审美进行排版。
——马琳 管理学院 高等数学
“活页本 康奈尔”是我的笔记cp,用纸盖住左侧线索栏里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仔细阅读右侧笔记栏;接下来盖住右侧笔记栏里的详细内容,补充拓展左侧线索栏,如此制作笔记对我的学习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
——刘杨 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概论
对《中外建筑史》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手绘,同时配以文字,做到图文结合,非常便于理解、记忆和复习。在做笔记时,我常使用活页纸、方格纸和彩绘铅笔:活页纸便于书写,方格纸便于绘图,使用彩绘铅笔对建筑涂色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杨陈 美术学院 中外建筑史
一面写知识点,一面写代表性的例题,不会做题时可以更加容易地找到知识点。
——肖蓉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高等代数
我喜欢纸质笔记,重要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值得注意的是“多重点则无重点”,简单明了的笔记很适合在《解剖生理学》中记录血压变化的过程,泌尿系统的结构。
——郎杨晖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解剖生理学
对一些描述起来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记录,加深知识记忆的同时也方便后续复习。
——马红旖 生命科学学院 发育生物学
整理笔记不仅仅是对老师的ppt进行简单的誊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后写下来,再与老师的ppt进行核对,看看自己理解是否存在错误。对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典型例题和易错题目,要单独整合在一起,并标记知识点,以便在考试前进行巩固复习。
——余欣睿 公共管理学院 逻辑学
纸质笔记的关键是:1、内容要足够重点,而重点主要来源于章节总结、习题作业等。2、精简但不失细节。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特点,可以列出来一一比对,方便记忆。3、规划合理。我的笔记结构是左边为图,右边或底部为计算过程和讲解。重点、例题用亮色笔或图案标记,在复习时一目了然。
——黄信雯 计算机科学学院 功率电子技术
如果说课上的笔记是知识体系的框架和形态,那么课后回顾、整理的部分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灵魂。
——宋琰琳 外语学院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我的笔记心得是:1、运用图例解释、对比阐述、补充说明等方法对笔记内容进行梳理。2、将经典例题,总结性的知识点补充到笔记本中,使其内容更加全面和完善。3、将个人理解的详细过程用便利贴等工具补充上去,定制属于自己的拿分点。4、及时翻阅笔记,定期复习,及时背诵,把书读薄,把人生“读”厚。
——祖丽发尔·艾尼瓦尔 经济学院 微观经济学
采用“定义概念 例题解析 图文并茂”对知识点深度理解,了解1、是什么(即概念)、为什么(知识点本身的特性)、怎么办(如何运用解决);2、采取分级标题、知识导图进行标注和阐释说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向毅 预科教育学院 高等数学
笔记的意义在于,看到笔记中的关键词就能联想到整个知识体系。
——何梅 体育学院 健身理论与指导
对于西方服饰的演变过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按照时间线依次推进,从而记录服装因为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况而引发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服装需求的改变。
——李蕾 美术学院 服装设计方法
我经常将誊抄笔记视作巩固知识的一种途径,并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标记,可以有效的复盘“证明”过程中的关键方法和思考逻辑。
——罗屹伶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数学分析
我一般会做两遍笔记,第一遍是标出重难点,延伸知识补充在书的空白处;第二遍是课后整理,做笔记不是去抄书上的所有内容,这样效率会很低。另外,笔记要注意:1、板块清晰,标题明确。活用一些符号,比如星号、箭头、荧光笔等去标记重点。2、善于空行,不要过于繁密,这样方便补充新的知识点。
——马艺轩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常微分方程
我的笔记中,无论内容多少,都会写大小标题,理科的学习是有逻辑的,一个清晰的脉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零散的知识。重点知识和具体例子结合记录,可以有效理解公式的计算步骤。公式为主,文字为辅,建立公式库,让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始终是系统,有体系的。
——张隽兮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线性代数、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通信原理
首先,我的笔记着重突出概念描述和课后习题,并配有详细批注;其次,我为所有笔记都编写了目录以便后续的查验和复习。
——苟先宇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c程序设计
将老师的ppt和书本上的内容相结合来制作笔记,既有重点难点又覆盖全面。同时我还会在笔记上画一些简笔画,添加一些色彩,不仅让笔记赏心悦目,而且能够放松身心,激励自己下一步的学习。
——胡贵瑄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我认为:1、笔记不是抄书,要精简。归纳总结关键词,能用短句就不用长句,能用词就不用句。2、体系和重点要清晰,笔记要留有一定的空白,方便后期加以拓展、延伸,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等。3、笔记要突出重点、考点、易错点,后期复习才有针对性。4、页面清晰整洁,在后期复习时更加有助于理解。
——张佳汝 资源与环境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
用小节标题搭建笔记的整体框架,笔记中有所关联的地方,用便利贴指引到相应地方,亦或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
——李佳琦 药学院 生物分析化学
我习惯用中性笔与荧光笔,但色彩不宜过多,例如:意义→红色,特点→黄色。另外,图文结合可以抽象且有趣的帮助我记忆知识。
——谭靖倬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我使用黑、红、蓝三种颜色区分一般知识点、重要知识点以及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廖梓伊 计算机科学学院 大学物理
电子笔记
我的笔记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老师ppt中的知识点;二是老师举出的实例以及提到的重点;三是对笔记内涵的补充、拓展,电子笔记便于修改,在这一点上很有帮助。
——向宣竹 法学院 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物权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阅读书籍、训练思维,还是考点梳理、错题整理,我都会借助思维导图、ria笔记、麦肯锡笔记、东京大学笔记等方法来进行“关键词学习”。
——郑思娴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
专业课笔记的注意点:1、专业课笔记切忌抄书。2、看完书或者听完课程再做笔记。3、按照真题总结专题。
——蓝雨露 经济学院 金融软件应用
理论课是及时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编程课是在完成相关实验之后,结合课上的重点例题和解题方法总结成笔记。其中,编程课知识点比较多,对于相似的知识点我会用同一颜色标注,在每一个知识点下面举例子,以此来方便理解。
——杜佳欣 管理学院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我习惯用蓝、红、绿三个色调记笔记:蓝色用于绘制内容,红色用于重点标记,绿色用于补充说明。笔记内容尽量从简,以课本章节作为大纲,串联重要知识点。笔记结构,我会通过做一些分子图来加深理解,补充复习。
——周馥俊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无机化学
我的笔记方法有:1、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来做笔记;2、通过思维导图对笔记进行总结,语言要简明;3、养成取标题的习惯,有助于深刻的理解知识点。
——任浩磊 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
做笔记时,首先,不要将课本上的内容大段地照搬,要学会提炼重点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做好标注。其次,善用符号和高亮笔来圈画。再次,使用结构框架或思维导图,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
——李卓雅 药学院 药理学
通过关键词与细节补充、各级标题目录等方法制作笔记,我最大的收获是思路的明确与内容的理解。
——马晓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古典诗词赋联写作
首先,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来记笔记,巩固专业基础。对于日语的学习,尤其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积累。其次,善于制作目录和大、小标题来为知识搭好框架、方便记忆。最后,辅助工具要巧用颜色和符号。
——陈东华 外语学院 基础日语
笔记要精简而有条理:1、课上捕捉关键词,标出重点内容,课后再分析汇总;2、注重可视化,在笔记中插入手绘结构图等,可增强记忆深度;3、时效性,及时更新内容和补充遗漏信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鲁千姿 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学
“最美笔记”讲述了民大教书育人的故事,
展现了优良的教风学风。
希望大家在欣赏完这些作品后,
秉文墨之笔,记人生芳华。
(编辑:于欣 易钦 审核:刘红娟 上传:易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