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文学 情系家乡的民大人——黄成松-绿茵体育官网

 潜心文学 情系家乡的民大人——黄成松-绿茵体育官网
潜心文学 情系家乡的民大人——黄成松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次数:

2014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 黄成松

供职于贵阳市委办公厅

六盘水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兼职副主席

在《诗刊》《星星》《光明日报》等刊发表作品数百篇。

“提到家乡,没有一个人不热爱。贵州是我的家乡,我对贵州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毕业的黄成松带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回到家乡贵州,与笔为友,与纸为伴,沉浸在贵州故事的书写之中。在他看来,文艺作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拉美文化的神秘与魔幻,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我们可以看到藏地诡秘的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他说,“我也希望大家能从我的作品中品读到贵州的地方文化之美。”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散文、诗歌、杂文、剧本……黄成松的写作风格非常多样。斐然的成就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在平时的阅读中,他更倾向于文学类书籍,并会以写作的方式进行输出。“要维持创作灵感,不间断的阅读是良方。”他说道。

在黄成松看来,每一种体裁都有独特的话语结构和表达方式,用不同的方法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在作品中得到美的启发和教育。黄成松的很多作品都是从“我”出发,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身边的人事,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2019年,黄成松创作的中篇小说《鸳鸯墓》被改编成电影。对于从作家到编剧身份的转变,黄成松认为,“作家也好,编剧也罢,都是文字的搬运工,两者的工作都是把美呈现给读者和观众,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受众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为人民群众写作是他一直以来坚持写作的动力。

每去一个城市,黄成松都会用心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在南京,我徘徊于秦淮河畔,面对六朝古都的厚重文化,我会心跳加速;在兰州,我伫立于中山铁桥,看黄河水向东流去,我会感慨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兴会感慨间,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就在心中悄悄埋下了种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回忆起双脚曾经踏过的土地,黄成松仍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以来,黄成松在电视台当过编导,也在政研机构从事过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研究工作,后来进入党委秘书处从事秘书工作,为市委领导提供文稿综合服务。“这个工作比较特殊,要写出高质量的公文,加班加点、熬更守夜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还需要下基层调查研究。”他说,“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能让我更多地接触到人民群众。他们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我尊敬他们、爱护他们。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诉求,是我工作和创作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用文字展现贵州魅力

过去的贵州比较封闭和落后。近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贵州人民的辛勤努力下,贵州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6个贫困县全部出列,923万多人脱贫,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彻底撕掉了多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贵州的发展让我感到欣慰。”黄成松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信访工作,在和群众交流、相处时,他感受到民众的淳朴。“我的创作立足于贵州大地。”黄成松说,“贵州秀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几年贵州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贵州人民勤劳拼搏的精神,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他认为,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同质化,地方性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抢救地方性文化,比如方言、民歌、民谣等迫在眉睫。“我想通过我的创作,唤醒人们对地方性文化的重视和记忆。”

“我们所处的时代,伴随着疫情、战争等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来讲,北宋大哲学家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放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黄成松认为,作家们应该深入到黎民百姓的生活中去,和这个时代的人们同频共振,同甘共苦,用文字点亮人们心中的光,燃起人们心中的希望。“一个作家需要及时、敏锐地介入现实,融入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传递真情,描绘美好,定格感动,写出生活的活力。用真挚的情感和心灵体验,写出时代的气象、历史的蕴藉,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良心作品。”这是黄成松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期许,也是他对于作家这份职业的庄严承诺。

责编:刘毅    审核:潘宏飞    上传:白音

绿茵体育官网 copyright©  2012-2014  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
绿茵体育官网的技术支持: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

网站地图